“房子免费送,再倒贴你几十万!”
最近,深圳的社交平台上,这类魔幻标语疯狂刷屏。这真的是天上掉馅饼的“0元购房”时代来临了吗?
真相,远比童话残酷。
这背后,是楼市寒冬下无数普通家庭的挣扎:绝望的房主在断供边缘求生,精明的买家虎视眈眈准备抄底,冰冷的法拍房市场则像幽灵般在背景中徘徊。
这不是童话般的“0元购”,而是一群被高房价挤压得喘不过气的人,在断崖边缘进行的生死赌局。他们赌上的,是毕生积蓄、个人信用,只为抓住那根名为“家”、却可能随时断裂的救命稻草。
数据显示,全国法拍房挂拍量一年暴涨近40%,平均不到40秒就新增1套断供房。北上广深“1元起拍”房激增。有人38万捡漏市价300万的学区房,也有人掉进“天价税费”陷阱,赔光首付。
张强站在福田某写字楼28层,攥着刚收到的离职通知书,指节发白。五年前的今天,他和妻子小雅挤在南山的售楼处,眼里闪着光,掏空了双方父母半辈子的积蓄和他自己在科兴科学园996三年攒下的32万,才勉强撬动了深圳一套89平小三房的首付——首付115万,贷款280万,月供12345元。
那时,小雅兴奋地规划着婴儿房的暖黄色墙面,计算着阳台防腐木花架的价格。张强反复核算:两人月入税后3.5万,扣除房贷还能剩2.27万,“生活开支控制住,每月存7000,熬两年等我升职就好了...”
然而,命运的转折比深圳的暴雨更猝不及防。互联网寒冬席卷科兴科学园,37岁的张强成了“优化”名单上的一员。简历石沉大海,零星面试要么远在龙岗、坪山,要么薪资惨遭腰斩,连房贷利息都覆盖不了。
积蓄耗尽,催收电话从提醒变成警告,最终那封印着法院公章的《房屋断供风险告知函》,彻底击碎了他们的侥幸。那个承载了全部幸福憧憬的“家”,如今只剩下一串冰冷的拍卖编号。北欧风沙发、规划好的婴儿房、阳台上的多肉...都将在陌生人的竞价中易主。
这不是个例,是高房价时代悬在无数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房子断供半年,通常就是银行起诉、查封房产、冻结账户的“生死线”。为了避免走到法拍那一步,陷入更深的信用泥潭和更大损失,许多像张强这样的断供者,选择了另一种更“聪明”也更心酸的方式:“送房子,送房贷”。
赵峰对此深有体会。2019年,他以近600万在深圳龙岗中心城购入一套90平三房,月供高达3万。行业调整遭遇降薪,加上家庭变故,现金流断裂。坚持半年后,他知道银行要动手了。
房子现在市价约450万,但他还欠银行本金420万。如果走法拍,参考深圳法拍房通常低于市价15-20%,扣除费用后,他不仅血本无归,还可能倒欠银行几十万,并留下终身信用污点。
权衡再三,赵峰咬牙挂出“急售”:“业主诚意出售,愿承担全部交易税费!买家只需承接剩余约420万按揭贷款即可!”这意味着他“送出”了30万差价和当初所有的首付、税费及几年月供。
“赔钱是肯定的,但总比被法拍后一无所有、信用破产强。在深圳,信用崩了寸步难行。”赵峰苦笑着道出无奈。
硬币总有另一面。赵峰们急于“甩包袱”,恰恰为另一类买家打开了非常规的“上车”通道——那些资金有限,但具备稳定现金流和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人。
晓琳在深圳经营一家社区超市,多年打拼攒下40多万。这点积蓄在深圳楼市面前杯水车薪。她一直关注着“法拍房”和“急售房”市场,赵峰这套“送房送贷”的信息让她眼前一亮。
“法拍房水太深,产权、清场风险太大,竞争还激烈。这种‘承债式’过户,虽然法律上我变成了债务人,但风险相对清晰,原业主配合度高。”晓琳仔细盘算:
房子地段、户型看过,适合自住。
市价450万的房,只需“承接”420万贷款,相当于零首付。
省下的40多万可覆盖税费(通常卖家承担)和未来几年的月供缓冲。
当前深圳首套房贷利率较低,她以新买家身份申请,月供压力比赵峰当年小。
“这相当于用时间换空间。只要超市稳定经营,熬过前几年,等市场回暖或收入增加,就值了。这可能是我在深圳核心区域‘上车’的唯一机会。”晓琳认为这是一场值得一搏的“精算”。
赵峰和晓琳的交易,是深圳楼市严冬里一场特殊的供需对接。它折射出在高房价、高杠杆环境下,买卖双方在困境中寻求出路的特殊博弈。
据深圳部分中介反馈,此类“承债式过户”或“送房送贷”的咨询量在过去一年明显上升,尤其在房价回调、法拍房激增的片区。
对赵峰们(断供者)而言,这是割肉止损、保留信用体面的“软着陆”自救。
对晓琳们(买家)而言,这是撬动深圳房产的另类“门票”和“精算”下的机会。
然而,这条“捷径”布满荆棘:
复杂的债务承接风险(需确保银行同意转按揭)。
可能需要高昂的“赎楼”过桥资金。
银行审批严格,并非所有情况都适用。
买卖双方都需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市场波动风险
这不是童话里的“0元购”,而是一场充满无奈、算计与勇气的“双向奔赴”,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
“0元送房”的魔幻标签,撕开了市场繁荣表象下的另一面。它既是高房价时代压在普通人肩头的沉重枷锁,是部分安居梦破碎的残酷回响,但也为另一些人提供了非常规的入场券。
断供房的阴影,是市场调整的阵痛,提醒着我们杠杆的双刃剑属性。
深圳的魅力与韧性,恰恰在于此:
它孕育了无数像晓琳这样,在规则缝隙间精准计算、勇于承担风险,只为在这片土地扎根的“清醒的冒险者”。
它也接纳了像赵峰这样,即使跌倒,也努力在信用体系内寻求软着陆,为东山再起保留火种的“负责任的退场者”。
深圳的安居梦,从来都是一场艰辛的跋涉。它的珍贵,不在于虚幻的“0元”捷径,而在于脚踏实地、敬畏风险、尊重规则的奋斗精神。
这座城市从不承诺轻易的成功,但它始终为那些在规则下努力前行、在风险中保持清醒、在困境中依然相信奋斗价值的人,点亮着希望之光。
毕竟,让千万人甘愿负重前行的,从来不止是钢筋水泥的房子,更是这座城市永不熄灭的、将“不可能”变为“有可能”的灯火。
联富配资-联富配资官网-配资哪家好-券商按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