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元一路上涨,人民币却显现贬值趋势。这一幕似曾相识,仿佛回到了1985年《广场协议》签署的前夜。那时,美国联合主要盟友强行推动日元升值,最终把日本经济拖进了漫长的“失去的二十年”。如今,美国再次因贸易逆差高企而对华施压,难免引发市场对历史重演的担忧。那么,这一次,中国是否也会步日本后尘?答案并不简单。
从《广场协议》说起:日本是如何被牵着鼻子走进陷阱的?
1980年代初,日本出口攻势凌厉,美国国内市场被日本制造攻城略地,汽车、电子等领域节节败退。1984年,美日贸易逆差飙升至367亿美元,这个数字在当时足以引爆华盛顿的警觉。面对巨额逆差和本国制造业的持续衰退,美国决定“出招”。
1985年,美国召集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在纽约广场饭店召开会议,强推《广场协议》。名义上是协调汇率,实则是要求各国联手压低美元,抬高本币,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日本。协议签署后,各国央行开始大举卖出美元、买入日元,短短两年内,美元兑日元汇率从240一路跌到120,日元值翻番。
日元急剧升值后,日本出口竞争力断崖式下滑,大量制造业订单流失。为了挽救经济,日本政府迅速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大量释放流动性,低利率催生了房地产与股市的泡沫。东京地价飙升,天价房产比比皆是,一度传言皇居地价可买下整个加州。好景不长,1991年泡沫破灭,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GDP增长近乎归零,“失去的二十年”由此拉开序幕。
而美国也没笑到最后。美元贬值确实在短期内改善了出口数据,但结构性的贸易问题并未解决。同时,通胀压力反扑,美联储被迫加息,美国经济险些陷入衰退。事实证明,强行操控汇率换来的“胜利”,更像是饮鸩止渴。
形势相似,但中国的底气与当年的日本不同
放眼当下,中美贸易关系确有1980年代美日摩擦的影子。2023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仍高达3820亿美元,虽然较高峰期有所下降,但依然居高不下。与此同时,美元强势归来,人民币承压下行,从6.3贬值至7.3附近。
但中国与当年的日本,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是体量的不同。1985年日本GDP占全球的10%左右,而2023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达17.7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超17%。这意味着,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和牵引力远超当年的日本,已不再是被动听令的角色。
其次是经济结构的差异。日本经济高度依赖出口,而中国的内需基础更为稳固。2023年,中国出口在GDP中所占比重约为20%,而日本在1980年代的出口依赖度一度高达30%以上。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冲击远小于当年日元升值对日本造成的伤害。
第三,中国具备更强的外汇调控能力与政策工具储备。当前,中国拥有逾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全球最大的外储持有国。此外,人民银行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具备灵活的干预手段。2022年人民币贬值加剧时,央行通过调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加大逆周期因子干预力度等操作,成功稳定市场情绪,避免恐慌性资本外逃。
更关键的是,中国正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降低对美元体系的过度依赖。数据显示,2023年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体系中占比已升至4.5%,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逐渐取代美元地位。在中俄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已由2021年的4%跃升至2023年的23%。这种趋势,恰是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去美元化”战略的体现。
中国如何应对美元升值的现实冲击?
面对美元强势,中国并非坐以待毙,而是在稳中有变地调整自身政策工具箱,谋求长远布局。
第一,汇率政策依然是稳压阀。在浮动机制下,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弹性。对于短期资本冲击,央行具备足够能力及时干预,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例如2022年的调整措施,已充分展现监管层对外部变量的应变能力。
第二,经济动能转型成效显现。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从出口拉动型向内需驱动型经济转型。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远高于投资(29.8%)与净出口(-12.3%)。这种结构性优化使得中国经济面对汇率波动更具韧性。
第三,完整产业链优势保障供需稳定。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链完整度全球第一。汇率变化或进口成本上升时,国产替代产品能够快速填补缺口,缓解输入性压力。这种自给自足的工业体系,是当年日本所不具备的底牌。
第四,稳步扩大金融开放,引入长期资金。过去几年,中国持续推进金融市场开放,优化外资环境。截至2023年,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国债规模突破3万亿元,远高于2016年不到1万亿的水平。这些长线资金为汇率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增强了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中美关系不会重演《广场协议》的老剧本
虽然中美贸易摩擦仍在持续,但今天的格局与1985年已经有了根本性区别。彼时的日本是美国的盟友,在政治和安全上严重依赖美国,外交谈判中处于绝对弱势。而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在经济总量、产业链完整性、市场规模、金融自主性还是国际影响力上,都远非当年日本可比。
中国不会轻易让步于外部施压,更不会像日本那样,在毫无反制能力的状态下接受汇率操控。正因如此,美方如果妄图复制当年《广场协议》的打法,很可能会落空。
归根到底,美元走强对中国经济确实带来一定外部压力,但这不是决定性因素。只要中国继续深化结构性改革,稳住内需大盘,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增强产业链韧性,就能稳步穿越汇率风暴。
而对于美国来说,若一味依赖美元霸权、忽视制造业空心化的现实,终将自食其果。美元不是万能的,而滥用其地位,也终将失去信用。未来中美如何共处,将不仅决定两国命运,也将深刻影响全球格局走向。
联富配资-联富配资官网-配资哪家好-券商按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